2012年伊始,文坛演出了韩寒方舟子之争,王朔也介入进来,紧接着一帮文化人各执其词。我也算跻身文化人之列,不谈谈自己的想法,难以回避各种社交场合下人们好奇的询问,不产生想法,也难以对“应该直面社会热点问题”有所交代。
我的观点在于:韩寒是一个只可以看清楚、不可能说明白的当代时尚文化造星事件,方舟子无论最后会有怎样的失落,他代表的是一种对非理性造星的理性质疑态度。质疑的是:一个只是不断重申包裹着常识的各种俏皮段子的聪明人,在世无英雄的年代里,骤然成名。在理性的公共文化时代,理性的质疑态度可以也应该有一席之地。但是,质疑归质疑,不可否认的是,韩寒对公共领域现有制度的批判,体现着一种别类的声音,这声音也的确代表大量年轻人的共鸣,多少种源自心灵深处的无形力量,不断打磨着这个造星过程,使其变得更锃亮。这个造星过程的不断升级,如果不是建立在过硬的文化创造贡献或深刻独到的文化批判上,那么,也一定有一种被忽略或者不被够理解的力量,左右着当代文化的某些空间。十几年来,网络舆论异军突起,已成为最活跃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韩寒具有多重身份,赛车手、作家、知识分子、博客聚焦人物、明星。网络的威力,是在给生活在当代的人们提个醒:一定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质疑是可取的,但不要超过必要限度。可以质疑他的严肃知识分子身份,可以质疑他代言的广告质量问题,但如果直接把“造谣者”、“骗子”这些称号送给他,界限已经被跨越了。
我还认为,如果韩寒确曾存在过方舟子所抨击的那些憾事,那么再去使劲地澄清它,仍是憾事中的憾事。不需要自证,也不需要司法裁决,只需淡定地用时间、用更优秀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同理,如果方舟子所质疑韩寒的那些憾事确曾存在,那么再下大力气地求证它,也是憾事中的另一憾事。质疑需要勇气和批判性,因而质疑可以被欢迎,但质疑不等同于谩骂。对于公众人物的质疑限度可以更加严厉,因为这种严厉体现了民主的力量,但是,说句俏皮话,就像唐明皇李隆基有义务在儿媳杨玉环封为贵妃之前先送她当一段时间的道士,但没有义务每天向臣民公开第一宠妃昨晚表现如何。
我们永远无法还原,曾发生过的真实故事。只能从也许难逃断章取义之嫌的只言片语,以及一部分道听途说,了解事情的形态。然而,事情的形态真的那么重要么?放眼宇宙,魏晋风骨,大唐雄风,就连这些伟大而微妙的字眼,又凭谁见证?也仅剩下那耸立至今的千古高塔,方可略知一二,更何况,又还须倚仗历朝历代自圆其说的不断修复。那么,文化界又何苦拘泥于争长论短?一旦将今朝穿越,扔进历史的烟云,一切都不过是潮起潮落的自然现象而已。
遗憾是在的,然而必须安然感谢这个世界。是它的缺憾,使追寻完美的人,得以与之相拥而舞。文化,就是追寻完美者与存在遗憾的世界相拥而舞的过程及结果。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人群体,我们呈现给公众们看的,究竟应该是什么?在物欲横流的当今,还应不应该关注国学。有人会问,国学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中国所固有的学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思想上,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文学上,包括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现代文学史。广义上更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宗教等范畴。如果当今主流文化人,都能够自觉地担当国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励精图治、发扬光大的使命,都能够自动地传承真善美的为人处事原则,那么,文化人所呈现给整个社会的,应该是更多更好的精品,这些精品,辅助人们更深刻的认识人生,更充实地生活在当下,更愉悦地提升精神境界。而不是把文坛内部的抬杠、解释、内讧、炒作等等“家丑”,统统外扬出来,把话语系统搞得更加莫衷一是,把人心搞得更加乱糟糟。
在古代,文化人是“士大夫”阶层,歌星、影星、球星是“伎”、“踊”阶层,各自担负的使命大相径庭。“士大夫”要在思想意识上为社会把关,做社会的良心,需要严谨的思索和奉献;“伎”和“踊”的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娱乐,获得轻松,需要高超的演技和喜感。在当代,文化人,毕竟还是与歌星、影星、球星不同。后者需要营造热闹的气氛,而前者要想创造好的作品,还是安静为妙。整个社会看后者,主要看外表;看前者,主要看内涵。所以,文化人,还是以其内涵,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好。
那么,公众的视野,又应该关注什么样的文化呢?在这个文化多元化时代,雅俗共赏的文化,就是好的文化。文化冲突在每个朝代都是大量存在的,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普通大众,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对自己身心有益的文化产品去接受更好。正如韩方之争加剧之时,老阿姨们关心的仍然是:每天的食谱和运动量。国学、书画、音乐、励志书籍是文化,电影大片、菜谱、穴位图、八卦也是文化,你需要心灵的滋养就青睐前者,你需要放松的娱乐就接近后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自主意识,这很关键;实用原则,这也很重要。文化大看台上,我们可以得到如下领悟:思虑太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严,思虑太多可能失去做人的乐趣,度也;挣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能不能挣钱看智慧,能不能花钱看品味,道也;对自己好点,这一生不是很长,对身边人好点,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上,爱也;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我们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我们的宽容,仁也;肉眼看假,慧眼观空,法眼见宗,有如鹤立雪中,弱者看鹤,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慧也;耐得住、伤得起,拿得起、放得开,活得透、走得畅,君子也。
一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是真名士自风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