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正是盛夏,是上海最炎热的时候,而在这一年最难过的时候,中锐集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员工”——香港来沪实习的大学生,Sylvia、Samantha、梁敏琦、麦颂斌、张碧慧五位可爱的在校大学生。在这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期中,我们彼此给对方都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Sylvia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正好印证了我过去一个月在上海实习生活。在这之前,我没来过上海,但这繁华的城市对我却不陌生。我有认识上海的朋友,有朋友在这边读书,他们常常跟我聊起上海。我想,这是我选上海为我实习地的重要原因吧。
在我来之前,我对中锐集团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故我怀着既期待又战战兢兢的心情来到了这里。从欢迎晚会上看见了同事,他们那热切的欢迎使我对工作环境更期待了。终于到了我工作的地方,看见同事们忙碌的身影但欢迎的眼神让我感到宽心。还记得我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写会议纪要,那一刻我真的快要晕倒了。天啊!怎么可以让我写会议纪要呢?我连发生什么事情,谁在开会,为什么要开会我都不懂,怎么写呢?虽然上司已经让同事们说慢一点,迁就不是以普通话为母语的我,但我依然还是坐立不安。因为在会议上我能听懂的已经不多,何况还要我把这些东西给记下来。幸好,这只是给我得一个观摩,下一次的会议纪要真的需要我来操刀了。虽然我的会议纪要依然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我听懂的,能记下来的比开始时的多了很多。最起码能写出会议的大概内容。
除了写会议纪要这工作以外,我还尝试了很多新鲜的事。比如说,我筹组了英语角和团体训练活动,我还尝试了翻译等等的工作。当看到同事们热烈地参与自己筹办的活动时,那满足感是非笔墨可以形容的。从筹办前的紧张到完成后那满足,真的只有自己知道。翻译的工作对我来说又是另一项挑战,从每句话大概的意思到每个字的琢磨,小心翼翼地跟着原稿去做翻译。我突然发现我也是一个这么有耐心的人,太佩服那些做翻译工作的人。工作任务一件一件的来,我一件一件地完成。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关关难关关关过。当然这当中有很多人帮助我。当你听到一句“Sylvia,做得不错。”那感觉真得飘飘然。
我在上海这一个月,除了在办公室里感受国内工作文化外,我更趁着下班周末的时间好好看看这江南的风土人情。江南风景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上海的黄浦江,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西塘的古镇,无锡的佛教文化等等。好山好水好风光都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不想回去。让我不舍的除了江南的名胜古迹外,更多的是江南人家和美食。“一方水养一方人”,江南的好山水养育了一群细腻,真挚温柔的江南人。
Samantha
上海的夏天比香港热得多,可是难掩我来实习的兴奋心情。
第一天來到中锐,就有一顿丰富的欢迎宴迎接我们,然后认识同事和公司,都被同事的热情感染。接下来上班的日子也十分充实和愉快。
我被委派到品牌部,主要协助同事工作,如搜集资料,別小看这工作,倒是要下功夫的。我要找有哪家传媒报道过公司的活动,并把它截图,和统计它们的篇幅及图片数量。也有搜集近100间榜上有名的教育机构地址和联络资料、解释课程资料等,而我的实习功课则是比较几家教育机构的媒体计划。我也会参与工作会议,他们也尊重和听取我的意见,令我十分投入。这些工作都与我就就读的公关及媒体事业有大大的关连。
与同事相处也体会深刻,由很普通的普通话,到现在一天八小时都说这国语,他们都会教我如何说,并热情的与我交流。他们也带我们游上海和吃地道小吃,还请我们到他家里吃晚饭!
虽然在上海的时间不长,但是这里的人十分好客和热情,景色优美,充满人情味,实在让我舍不得离开!
梁敏琦
我同学问我:“为啥你要大一就来内地实习呀?暑假不是应该好好去玩吗,不然你将来会后悔的。”这个问题我在报名此活动时已经在想。大学给予学生无限的机会和冲击,亦开始慢慢与社会接轨。全职工作不再是遥远的未来。故我想藉这个机会去认识社会,乃至中国。
这次的实习是我第一份工作。在上岗前,我每天都在想:同事是友善的吗?工作量会大吗?住宿或交通便利吗?这些问题由开始的担忧,已经转变为我不舍的理由。与同事们虽有语言上的障碍,但他们都亲切友善并会无条件的教导我;工作量虽不大,但我亦庆幸能帮到一点点的忙;住宿虽是在市郊,但便利的交通足够我在上海及四周游玩。
在工作空闲时,上网看新闻成了我每日的习惯。我发现雅虎!中国的新闻价值或许比香港的高一点点。中国常被世界批评缺乏言论自由,但其实在亲身体会后,情况并不是如此的不堪。我可以在新闻上看到社会上不公的一面,也有深入的专题来研究某民生问题,如中国的油价。
这一个月的实习,我是幸运的。在新环境下,所感所想都有新的角度及体会。加深认识了自己及中国。如能有机会,希望到中国其他城市实习,因上海还是与香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麦颂斌
不知不觉一个月的实习就结束了,我一向对中国的市场都感到浓厚的兴趣,在中国的商业制度和政制方面亦有基本的认识,这次机会正好让我放眼中国,但我发觉要做到学以致用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这次我是在中锐地产集团下的成本控制中心实习,我在香港都有接触过一些关于工程标书和合约的工作,我发现香港的标书和合约格式及工程的结算方法在国内都有使用,但不算非常普及,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市场环境和香港的自由经济市场环境有別有关,在国内不同的省份都有着一份由当地政府发出的工程计价表,而工程的施工单位就是根据这个计价表提供下浮的报价,即是“斗便”,政府对报价有一定的控制,这对工程的买卖相方有利有弊,我也感到十分有趣。实习当中,我也有幸可以参加其中一次的询标会,看到国内工程界的营商模式,虽然我没有任何发言,但我也从观察中得益不少。
张碧慧
上海,可以说跟香港很相似,他们都是发展的很好的一个城市,有很多大商场的,生活水平也很高,可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他们又存在着很多的相异。刚来的时候,还不太适应上海的起居生活,每天都要很早就起床上班,下班以后很早就吃饭,然后回去过不久就要睡觉了,和在香港时的“晚睡晚起”是完全不同的。不过,经过这一个月后,也就习惯了,这样健康的生活其实还挺好的。还有另外一个很明显的,当然就是语言的不同咯!虽然说现在香港人的普通话是说的愈来愈好,可是因为语言不同,有时候用词也大大的不同,常常会弄出很多的笑话。
在上海的这一个月中,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最开心的当然是能够认识到上海本地的朋友,我们常常都会交流一下香港和上海的不同。上班的休息时间,我们都会东南西北的聊天,下班还会一起吃晚饭。不开心的是,很快我就要离开了,有一段时间都不会见到他们的,我一定会很想念他们的。
除了这些事情以外,在工作上,我第一次了解到大公司是怎样运作的,也让我体验到在大公司工作的滋味。可惜的是我觉得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太短了,如果可以再长一点的话,我相信我能学到的东西可以再多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