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变革,不突破:发展之路上中锐....
携手香港Aedas,中锐助力苏....
中锐公益ㅣ眼里有景,心中有爱,....
中锐集团荣获“2018上海民营....
中锐公益 │ 2018中锐·启....
中锐地产获得北京核心区高端商办....
中锐控股成功收购丽鹏股份控股权
中锐地产集团荣获“2018中国....
同心·同路·同享|中锐地产集团....


中锐杂志 首页 > 中锐杂志 > 第94期

卡通形象:动漫经济的火车头
 

1992年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后,中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1年加入WTO后,文化产业进入了战略调整期,走上了高速增长的道路,目前中国正加快"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时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而在逐渐开放的文化产业市场,那些已经迈进以及计划进入中国的外国文化品牌,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机遇。让我们认识了世界知名卡通形象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就是动漫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以总所周知的“托马斯”为例,来看看它在中国经历了些什么。

忙碌的“托马斯”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21124,在上海科技馆,世界知名卡通形象“托马斯小火车”在上海创造了一项全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长塑料玩具火车轨道。这段由13769段塑料玩具火车轨道部件组成的轨道长达2888,总计7层,占地约200平方米,较前世界纪录保持者——2011823在日本御台场建造的轨道长20%。在轨道上,小火车历经近5小时的梦幻旅程,终于抵达了终点,来自英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团队见证了这一精彩时刻。

全球知名的英国儿童电视动画剧《火车头托马斯和伙伴们》诞生于1945年,将于2010年迎来诞生65周年。“火车头托马斯”的电视动画剧一直是英国学龄前儿童节目在授权领域内的“头名状元”,2008年,品牌授权位居第一。据HIT首席执行官杰夫·杜恩所讲,迄今为止,“火车头托马斯”的品牌影响力已遍及全球185个国家地区,动画节目被翻译成45种语言。

在众多卡通形象中,托马斯以高端的品牌定位和健康有益的形象受到很多国家孩子及家长们的喜爱,中国的孩子也不例外。在英国本土,托马斯多年来一直是男孩子最喜爱的形象,基本上一直保持第一名。在美国,除迪斯尼形象以外的所有卡通形象中,托马斯也位列前三。在中国,根据CCTV提供的相关数据,09年才推出的《托马斯&朋友》系列动画片异军突起、其受欢迎程度不输于其他央视播放的经典外来动画,目前与迪斯尼动画,《海绵宝宝》分列CCTV少儿频道收视率前三位。由于托马斯的出色表现,托马斯得以常年在CCTV轮番播放,收视率居高不下,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从这些数据上可以轻易看到“托马斯”在中国斩获颇丰,但是由于“托拉斯”所带来的效应却不仅仅如此,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搜索引擎—百度和谷歌,都能搜索到非常多的有关托马斯动画片的资讯,很多主流门户网站比如新浪、CCTV都有相关托马斯的专题网页来专门介绍托马斯的动画片、图书、某些主题活动,每天都吸引无数小朋友浏览讨论。而从“托马斯”所衍生出来的产品也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衍生出来的经济

动漫衍生品始于1929年。当时一位商人很想把米奇的形象放在儿童写字板上,就此迪斯尼开始了其衍生产品的开发之路。如今动漫衍生品已延伸到服装、玩具、家庭装饰、音像书籍、网络游戏、食品饮料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动漫形象的专有权和版权可以长期反复被多种行业使用,不仅直接催熟了与之关系密切的影视、教育、少儿用品市场,还不经意间带动了大批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随着衍生产品的深度开发,动漫产业已经成为美、日、韩等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是世界动漫衍生品制造的主要基地,全球动漫形象衍生品生产的80%集中在中国,这也注定动漫衍生品对于中国经济的隐形影响有多大。

中国13亿人口中,4亿青少年构成了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庞大消费市场。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中,有80%接触过动漫产品;上海青少年在1423岁年龄层中,喜爱卡通的比例达9成,有五成六的人在过去半年内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买过杂志、影碟、玩具、服装和饰品等相关产品。衍生品是动漫产业获利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动漫衍生品市场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托马斯”为例,广州艺洲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授权后,从2009年开始在中国发行DVD,其销售量已经超过了1,000,000张;童趣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于“托马斯”的42个系列的电视图书以及10个系列的游戏图书,销售量超过1,200,000本,重印了4次;“托马斯”玩具专柜超过了500个,其销售额2010年比2009年同期比较上升了40%。而“托马斯”的动漫衍生品早就已经蔓延到:家居用品、食品、摄影领域。而新的其他的动漫衍生品的新领域也正等待这人们进一步挖掘。

当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一个分支,动漫产业的各项发展都只是刚刚起步,虽然前景广阔、空间巨大,国内动漫衍生品的开发仍然举步艰难。但我们必须做下去,否则就会丧失一大块市场。而这种开拓不是盲目的,要基于跨行业的机制,要把动漫周边产品、附属产品和大的餐饮品牌、服装品牌、玩具集团、新媒体等整合起来。同时,更要依靠动漫形象和内容,依靠产业链的长期打造和市场运作能力的提升,依靠从国家到传媒业的整体努力。

 

 


  返回首页 | ENGLISH | 关于中锐 | 中锐业务 | 加盟中锐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案 14027311号-1
Copyright 2014 中锐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