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变革,不突破:发展之路上中锐....
携手香港Aedas,中锐助力苏....
中锐公益ㅣ眼里有景,心中有爱,....
中锐集团荣获“2018上海民营....
中锐公益 │ 2018中锐·启....
中锐地产获得北京核心区高端商办....
中锐控股成功收购丽鹏股份控股权
中锐地产集团荣获“2018中国....
同心·同路·同享|中锐地产集团....


中锐杂志 首页 > 中锐杂志 > 第94期

国学是一种智慧
 

——兼以国学名诗名句串讲而集成智慧

 

文:上海作家  甘如饴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唐 张籍)——这首诗的背景,其实是唐朝有个才子为了拒绝藩镇割据势力的拉拢收买,而写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委婉含蓄又意志坚定地拒绝,也表达了对赏识者的感念,以及无法共事的惋惜之憾。作者张籍的机敏、韬晦、智商、情商,几乎无可挑剔。词浅意深,情辞恳切,堪称智慧之作。假如张籍把对方大骂一通,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一腔节义肝肠,以情娓娓道出,高明啊!真正把“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论语》5.2)、“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8.1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8.13)这些国学智慧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了!

在国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名诗名词中,我个人还特别珍视文天祥《正气歌》里的智慧。其间一句“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里面还有我的名字。《正气歌》是我小时候爸爸命令我必须背诵的第二首名诗(第一首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早年拙作《鹤姿雪怀》里曾描述过童语呢喃“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时的情境。)《正气歌》里最让我荡气回肠的名句是“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公孙丑》)——这是一种极其浩大的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去妨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力量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枯萎。

文天祥集前人之大成,把“浩然之气”进一步补充为“浩然正气。”(“浩然正气”从此成为成语) 史册里一般称文天祥为“民族英雄”,在我看来,文天祥更是一位伟大的国学大师,他不仅用文字而且是用行动在诠释、不仅用理论而且是用实践在证实“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9.29)的国学智慧。作为一介文人,他是状元,文人的楷模,他的文化功夫在当朝那是首屈一指,而他更是一位“躬行君子”(《论语》7.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的千古警句,声声叩响着世世代代思索人生命题人们的心扉,“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绝笔辞》)的哲理名言至今萦绕耳际。在国家危亡的生死关头,他更能毅然投笔从戎指挥三军征战沙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2.24)这位文状元,也是风云际会最勇猛的武士啊!国学大师,就应该文武双全!在真正的国学大师身上,往往集中了多种多样的才能。“天纵多能。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9.6)监牢里写下的这首《正气歌》,可谓古今中外最恶劣的创作环境、最完美的诗歌绝唱——“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9.28

孟浩然,是与“诗佛”王维并雄的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最杰出代表,在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里,就鲜明地呈现出这位视功名如浮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的名士形象:“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些承载着一代文人名士隐逸之志的诗句,同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已是万古流芳。只是,文人名士们并非从一开始就志在修道。道家的“出世”,往往是在儒家的“入世”横遭险阻之后,才倏忽转向寄情山水。孟浩然留存下来的诗作,大多闲云野鹤林下之风,却有这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为求仕而作,“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前四句的壮阔景象,象征国家有道。文人学得一身圣贤本领,本想用来经世济国的,然而风急浪涌的仕途海面上,没有背景的孤寒文人们无舟楫可渡海,孟浩然将“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9.)的理念隐藏在抒景中,这是一种“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菜根谭》)的智慧,写诗向当权丞相自荐求仕,不卑不亢,宠辱不惊,却又巧妙地化用姜太公钓鱼钓到周文王的典故,坦露了自己羡慕那些被丞相赏识举荐者的心迹,这又是“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菜根谭》)的国学大智慧啊。

认为张籍、孟浩然的诗作传达了高深智慧的人很多,但也有那么一些苛责这些诗作里流露了“谄媚”之意的声音。我想说的是:此责一何愚!“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3.18)对别人尽到礼数,特别是对权贵尽到礼数,恰恰是一种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滕文公上》  )做得不卑不亢、不露痕迹的智慧啊! 要知道,对君子尽礼数易,对小人尽礼数难上加难啊!

大音希声(老子《道德经》)。把“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4.5)这种“大音”舒解成款款软语,如入“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境,所以“德不孤,必有邻”(《论语》4.25)。能做到这般细腻、这般善解人意,尤其是善解敌意,这样的德行,直逼释家之境!儒道释三家的融会贯通,乃是国学的至高境界。大道至简,最高境界无非就是化敌为友。

再怎样融会贯通,一言以蔽之,不过就是“礼之用,和为贵”(《论语》1.12)。“《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7.18)雅言,不正是贵和的第一轮装备么?国学的人生智慧,必然会有一个出尘脱俗、渐次向道、渐行渐淡的心路历程,而后升华到大慈大悲的觉悟和境界。然而,国学的基础,我以为,还是儒学在起初热烈入世、旨在有为于世这一过程中的修养积淀。

国学之美,是复合型、多元化的美。坚毅之美是文才武略足可傲世的完美人格——“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2.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9.11);奋斗之美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的自我觉悟和自我激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7.19);休闲之美是惬意、舒适、心旷神怡——“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7.4)凄伤之美是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7.27)。

国学对美的认识,首先是“思无邪”(《论语》2.2)。《诗经》开端首篇就是反复吟哦“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师挚之始,《关雎》,洋洋乎盈耳哉!”(《论语》8.15)国学非常推崇真挚的男女情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3.20),国学对美女也自有一套兰心蕙质、秀外慧中的标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3.8

其所著小说《莺莺记》后被元代王实甫演绎为《西厢记》的唐代大诗人元稹,所写《离思》,是我比较珍视的一首爱情名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古往今来,爱情诗词很多,这一首,因为把感情专一与修道坐禅互为因果、相提并论,在我看来是在爱情诗中又能集中体现国学智慧的佼佼者。

元稹八岁丧父,家境孤寒,门庭显贵的小姐韦丛嫁给了他,伉俪情深。天妒红颜,韦丛27岁时华年早逝,落花成冢。此时元稹31岁,已升任监察御史,富贵单身,身边围绕着美女如云。元稹心目中,却只是思念着亡妻。乱花迷眼,却避之惟恐不及。念韦丛懒顾花丛,既不忍伤众女一片痴情,又必须向坊间昭明心迹,无深情无以成句,终成此诗。

不论仕宦进退,还是情感波澜,国学的智慧无处不在。今朝的我,罗列了那么多前人名言,不妨也说一句自编的话——

“富远乎哉?我欲富,斯富至矣。”我认为,这种视财富为唾手可得的豪迈与自信,乃是当今时代里的一种智慧。

原典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9.29)时代变迁,恕我斗胆(别人是“才高八斗”,而我无才便是胆,注:此处应添加一个捂嘴偷乐的微信表情)篡改《论语》名言,给这个时代再补充一点点装备。“为富不仁”迟早要被这个时代淘汰出局,“为富且仁”才是高尚而长久的,这正是国学所提倡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论语》1.15)的智慧。

富贵着、儒雅着并欢乐着,是本时代经营自我人生的大智慧。关于这一点,我又是怎样领悟到的呢?无非就是喜欢经典、沉醉经典而已。——“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7.20)从前,我有点儿自命清高,常自吟诵“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弹琴》唐 刘长卿)从前一何愚!如今,常写这幅对联:“能把忙事当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爱古人没有关系,关键还在于不薄今人,才得以将国学与时代整合起来、运用起来,才达到释家所言“悲智双运”——慈悲与智慧的互动。

 

 


  返回首页 | ENGLISH | 关于中锐 | 中锐业务 | 加盟中锐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案 14027311号-1
Copyright 2014 中锐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